资产端贷款收益下降 今年上半年商业银行净息差收窄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2021-08-27 16:10:17

截至目前已经有9家上市银行披露2021年半年报,这9家银行中就有7家的净息差是收窄的。比如招商银行上半年的为2.49%,相较一季度,下降3个基点。平安银行净息差为2.83%,较去年同期下降4个基点。而城商行中,张家港行、苏农银行净息差下行更快,同比分别下降0.33和0.21个百分点。

银保监会披露的数据显示,2021年二季度末商业银行整体净息差为2.06%,较去年末下降0.04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商业银行净息差的收窄应该是普遍的。

那么商业银行净息差为什么会收窄,它反映了什么问题,未来净息差走势会如何?

从目前商业银行高管的回应来说,普遍是今年上半年为实体经济让利。招商银行行长田惠宇说:“今年上半年,我们的净息差就受到比较大挑战。上半年净息差是2.5%,说实话我自己都觉得不是很理想。但是这是招商银行独特的业务结构和特定的资产负债结构决定的。”

招行表示,一方面是政策环境要继续支持实体经济减费和让利;另外,当前还要优化信贷结构,比如支持制造业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因为这些企业当前经营还比较困难,对企业融资成本要求都比较低,商业银行对这些行业的贷款处于利率偏低的时期。

平安银行首席财务官项有志在中期业绩发布上解释,净息差出现收窄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响应国家号召,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二是市场环境变化,资产收益率略有降低;三是主动调整资产负债表,除了负债端以外,资产端也在主动调整结构,在整个信贷组合里面更强调稳健经营。

其实净息差收窄主要不外两个因素影响,一是资产端的贷款收益下降,二是负债端的存款成本抬升。

存款成本方面最主要是负债结构出现变化,比如活期存款减少。活期存款逐渐减少应该是未来商业银行负债成本方面不可更改的大趋势。以招商银行为例,前几年,货币存款占比比较高,主要原因一方面是零售银行中财富管理、资产管理业务吸收了大量的活期资金来源,还有一个方面是由于2015年-2016年资本市场持续熊市,很多投资者将大量资金又转回到银行,购买银行的理财产品或者是存储在银行变成结算资金,形成了活期存款的沉淀。

从2018年开始中国资本市场开始好转,尤其是以公募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崛起,集中资金投资新兴产业和大消费领域,以实践价值投资为名,抱团所谓的“核心资产”,至少在过去两年实现了非常好的投资业绩,许多基金投资收益翻倍,投资者实现了较好的投资回报,正向刺激了银行储蓄向证券市场的搬家,大量银行储蓄资金流向资本市场,公募基金发行持续火爆,活期存款下降是必然的。

比如招行披露的数据显示,去年活期存款占比(对公和零售加总)60.13%,目前活期存款占比又有所回升,到62.69%,比去年底上升了2.56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货币宽松政策、零售和财富管理业务不断扩大,拓展结算类产品。不过活期存款下降是长期的,招行也承认,随着居民资产理财化趋势的延续,保持过高的活期存款占比可能是不现实的,目前60%左右的活期存款占比已经处于比较高的水平,是比较合理的。

其实从资产端来讲,投资端贷款收益率下滑还有一个原因是,银行主动调整资产结构。去年4月份我国经济从新冠疫情走出来后,货币政策是引导市场利率上行的,政策上相对于疫情期间是逐渐偏紧的,当然这是边际上有所收紧,尽管流动性仍然很充裕,但是为了降低实体经济的杠杆率水平,流动性有所收敛。从经济数据上看,经济下行的压力较大,某些行业和企业受到疫情影响,银行的贷款投放策略相对保守,资产配置在相对稳健的领域而不是风险较大的领域,这是一个趋势,这会导致其贷款收益率处在低位。

另外,今年以来,政府对房地产的调控越来越严格,除了各种限购政策之外,央行从去年年末开始实行了对房地产企业的“三条红线”和对商业银行的“两道红线”政策,这个政策完全将商业银行的房地产贷款关在了笼子里。为了适应这个政策,商业银行今年后半年以来要么停贷要么提高房地产贷款利率,客观原因是避免碰到这些红线。而房地产贷款向来就是风险低收益高的资产,这也会导致商业银行贷款收益的下降,这也是资产收益率下行的主要原因。

再加上监管一再要求降低贷款的综合成本,“促进实际贷款利率下行,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贷款收益可能在近期仍然是一个缓慢下降的状态。

所以,此前商业银行净息差走阔的宏观金融背景已经不存在,未来大概率将会持续收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