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逆回购利率下降有何深意?更好助力稳增长

来源:城市金融报 发布:2022-01-25 14:53:33

时隔1个月,14天期逆回购再次出山,还跟着降了息。

央行公告称,1月24日开展了1500亿元14天期逆回购,中标利率2.25%,较前次操作下降10个基点。上次央行开展14天期逆回购操作是在2021年12月24日,中标利率为2.35%。

那么,14天期逆回购此次重启有何含义?未来还有更多“降息”吗?专家对此怎么看?

更好助力稳增长

继下调中期借贷便利(MLF)和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后,中国央行相继下调常备借贷便利(SLF)利率和14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等政策利率,推动利率中枢下移,更好地帮助实体经济降成本。

周一,中国人民银行在开展1500亿元14天期逆回购操作时,将操作利率下调10个基点(bp)至2.25%。上周五,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对常备借贷便利(SLF)利率进行调整,调整后,SLF利率隔夜品种为2.95%,7天期品种为3.10%,1个月期品种为3.45%,三个品种均较此前下降10个基点。

分析师指出,SLF利率、14天期逆回购利率调整都属于“跟随调整”,即随着更为重要的一年期MLF和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变化而变化,且幅度一致。上周一,央行率先将MLF和7天期逆回购利率分别下调了10个基点。

国泰君安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董琦表示,SLF利率“跟随”政策利率下调10bp,将收窄利率走廊幅度,有效稳银行对资金面预期,更好地配合2022年的财政周期反弹,避免债市加杠杆带来金融风险升温,最终有利于实现“把货政策工具箱开得再大一些”,助力信用逐渐变宽。

东海证券分析师王洋表示,自2017年起,MLF利率、逆回购操作利率、SLF利率三者均同步上调或者下调,且调整幅度均一致。

王洋在研报中称,作为利率走廊的上限,调整SLF利率可以压缩利率走廊上限,有助于利率中枢的下移,推动货政策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有助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下降。

今日操作有“三变”

春节前央行发“大红包”是惯例。业内人士表示,从往年经验看,临春节前市场流动需求通常会有所上升,为满足市场流动需求,央行往往会采取不同期限组合工具投放流动。值得一提的是,去年12月全面降准落地,对今年1月流动紧张也起到一定缓解作用。

1月24日,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出现三大变化。

第一变:期限长了。央行逆回购期限从7天变成了14天。

业内人士解释,从今日(1月24日)起,7天期逆回购已可跨农历春节假期,实际资金占用期限和14天期逆回购相当。这一情况下,如果继续开展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却低于14天期逆回购,会造成期限利差的扭曲。开展14天期逆回购操作可避免这一点。此前,在春节、国庆等长假前期,亦多次出现过类似的情况。

第二变:规模大了。单日操作规模从前次的1000亿元增至1500亿元。

春节假期,银行现金投放增多,加上缴税、地方债发行缴款等因素影响,机构对流动需求增加,此次央行加大逆回购操作力度,表明了维护春节前流动稳的意图。

从上周开始,央行已加大了公开市场操作力度,单日逆回购操作量增至1000亿元,并于上周一开展了7000亿元MLF(中期借贷便利,市场又称“麻辣粉”)操作,实现超额续做。

第三变:利率降了。14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2.25%,较前次操作下降10个基点。

此次14天期逆回购利率下降,是7天期逆回购利率下降之后的正常调整,属于最一系列政策利率下降的其中一环。

对于开年“降息”,央行在上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MLF和逆回购利率下调有利于提振市场信心,推动企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也是货政策靠前发力的表现。当前经济面临下行压力,要把货政策工具箱开得再大一些。央行副行长刘国强在前述国新办发布会上说,简单说,当前重点的目标是稳,政策的要求是发力。谈到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货政策调控,在经济下行压力根本缓解之前,进要服务于稳,不利于稳的政策不出台,有利于稳的政策多出台。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央行此次调降14天期逆回购利率,属于此前央行下调利率的“配套”动作,为应对经济新的下行压力,央行调降各政策利率10个基点,引导市场利率适度下行,有效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激发微观主体活力,提振内需。

专家:下阶段降准仍有一定空间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央行采取一系列连续措施,调降货政策工具的利率,其逻辑和目的是一致的:通过降低政策利率,降低金融机构资金成本,引导金融机构降低实体企业信贷成本,推动实体经济融资成本逐步下行,稳定市场信心和预期,激发市场主体投融资需求,更好地助力稳增长、扩内需,确保宏观经济大盘稳定。

周茂华称,为应对经济新的下行压力,央行调降各政策利率10个BP,引导市场利率适度下行,有效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激发微观主体活力,提振内需。

展望未来,分析师表示,再次“降息”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均可期。2、3月以及二季度初期均是降MLF、公开市场操作利率的观察时点,届时LPR利率也有跟随调降可能。一季度仍有降准和“降息”的可能。总的来看,央行将继续释放积极的信号,使货政策在稳增长的过程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董希淼表示,下阶段,我国货政策应更加主动有为,更加积极进取,注重靠前发力。目前,我国金融机构加权均存款准备金率为8.4%,降准仍有一定空间;政策利率、市场利率也有继续下行的可能。当然,更重要的是要进一步疏通货政策传导机制,加大对金融机构的正向激励,使流动更高效、更精准地注入到实体经济,从“宽货”转向“宽信用”。金融机构要进一步创新产品和服务,加大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等支持服务。

董希淼称,需要强调的是,货政策不是万能的,稳增长、扩内需还需要财政政策协同发力。下一步,财政政策应更加积极有力,如加快地方债发行,扩大基建投资;继续将减税降费等措施真正落到实处,减轻企业和个人负担,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中信建投认为,货政策方面宽信用将是2022年重要特征,需要较为宽松的货政策环境予以配合,预计2022年央行政策整体取向仍不变,“降息”“降准”和“结构化工具”的组合拳仍将大有作为,政策重心适度靠前。该机构判断,2022年流动整体中充裕,结构化工具发力或更明显,央行政策上半年自主更强,下半年可能受外围环境掣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