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业盈利改善迹象明显 小微企业支持力度不减

来源:金融时报 发布:2021-07-07 08:26:04

“2021年上半年,中国银行业盈利改善迹象明显,资产质量稳定,持续增强支持实体经济力度。”7月5日,中国银行研究院发布的《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开篇对上半年我国银行业经营情况作出概述。

时值年中,市场普遍关注,银行业下半年业务布局策略和信贷投放重点。“银行业支持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创新服务乡村振兴的信贷供给将会显著增加。此外,普惠型小微企业融资将继续实现贷款、户数的‘两增’,‘首贷户’服务将进一步增强。”中国银行研究院院长陈卫东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不难发现,今年二季度,央行、银保监会围绕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小微企业、绿色金融等重点领域,出台了一系列监管政策,受访专家普遍认为,在监管的指引下,银行业将进一步强化对重点领域业务发展的金融支持。

换挡升级:绿色债券下半年将迎来扩容

今年7月1日,央行发布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正式实施。可以预见,《方案》作为“指挥棒”,将有力地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在绿色金融方面的业务走向。

“根据《方案》,绿色金融债、绿色企业债、绿色公司债、绿色债务融资工具、绿色资产证券化等产品均被纳入评价范围,且绿色贷款余额与绿色债券持有量在定量评价中的权重相等。而目前市场上绿色债券和绿色信贷的规模比约为1比10。”中国银行研究院博士后汪惠青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银行业金融机构将加大绿色债券的配置比例,积极创新绿色债券的种类和发行、承销等相关服务。

近期,多家银行纷纷公布在绿色金融业务上的布局。兴业银行表示,到2025年,绿色金融业务的余额、服务的客户数都要在2020年末的基础上翻一番;恒丰银行发布了绿色金融行动方案,宣布未来5年将提供不低于3000亿元的绿色金融专项支持额度;华夏银行则明确提出,力争在2025年前实现自身碳中和目标。

兴业银行绿色金融部总经理罗施毅认为,下半年,银行业绿色金融业务应当做到重点突破。一是要保持绿色贷款与绿色债券持有量的稳步增长,二是要加强绿色金融配套建设。

“目前来看,大型国有银行普遍在董事会下成立了相应的社会责任或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并根据总行和分行情况制定了绿色金融发展战略。”汪惠青表示,未来,随着气候投融资需求持续增长,银行业金融机构可以积极探索开展能效信贷、环境权益抵质押融资、生态补偿抵质押融资等新型绿色贷款以及碳中和债、蓝色债券等新型绿色债券,并在此基础上积极发展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碳排放权抵押等综合化绿色金融产品。

更健全:乡村振兴服务能力提升

6月30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财政部、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局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银行业金融机构提升服务能力提出了明确要求,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健全农村金融组织体系、改进内部资源配置和政策安排、强化金融科技赋能。

由此可见,《意见》对银行业支持乡村振兴的着力点予以了明确。“在多项政策顶层设计的引导下,下半年,银行业支持乡村振兴的模式将呈现积极变化。”中国银行研究院博士后李梦宇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下一步,银行业将加大与保险、证券业的合作,创新服务模式,形成针对农业主体的包含信贷、债券发行、农业保险、理财业务等多重支持模式。

此外,李梦宇认为,银行业支持乡村振兴的产品与服务模式有望更加创新。随着科学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农业所面临的风险与不确定性有望降低,银行业授信依据不断丰富,在农业供应链金融等领域将迎来产品与服务模式的创新。

值得一提的是,承担更多社会责任的国有大行开始走在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前列,不少银行明确了下一步的工作开展计划。工商银行发布的《金融支持乡村振兴行动方案》显示,“十四五”期间,该行每年在乡村振兴领域的融资投入将不低于1万亿元,全力满足粮食与重要农产品供给、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等需求。

事实上,除了计划之外,一系列实质性动作已开始落地,近期,工商银行正式启动了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统一品牌——工银“兴农通”,致力于构建全面覆盖农村、农业、农民的乡村金融服务体系。6月末,工商银行与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动金融服务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更精准:小微企业支持力度不减

“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必然是今年下半年银行业的工作重点之一,从目前的政策导向来看,总的目标是支持力度不减,一方面在‘量’上,对信贷供给予以保证;另一方面在‘价’上,进一步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可以看到,今年对小微企业减费让利力度持续加大。”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今年5月28日人民银行举行的“金融支持保市场主体”系列新闻发布会上,中国银行普惠金融事业部总经理葛春尧表示,疫情发生以来,交通、文旅、餐饮、酒店、批发零售行业以及进出口相关的企业受疫情影响比较大,而且目前影响还在持续。

受访专家普遍认为,从结构上来看,各类企业从疫情中恢复的速度并不一致,小微企业相比大企业更为缓慢,而从小微企业内部来看,消费、旅游类企业恢复压力更大。“这就意味着,下半年,‘精准支持’的重要性将更加突出。”曾刚强调。

值得一提的是,6月25日,人民银行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降低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支付手续费的通知》,六大国有银行纷纷发布公告响应。预计该举措将惠及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超过160亿元。

《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商业银行积极落实各项结构性政策工具,加大实体经济信贷支持力度,商业银行资产负债增速将维持在9%至10%区间。展望下半年,受国家政策和监管的引导,银行信贷资源将进一步向科技创新、绿色转型、中小微企业、乡村振兴等领域倾斜,预计其业务规模仍将在三季度保持较高增速。

在加大对实体经济薄弱环节支持力度的同时,市场也普遍关注下半年银行业资产质量情况。陈卫东认为,下半年银行业资产质量总体保持稳定,风险抵补能力较强。预计三季度,商业银行各类资本工具发行规模将继续增加,推动资本充足率总体保持较好水平,但补充核心一级资本的压力犹存。